为加强殡葬管理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合理利用土地资源,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,北京顺义区依据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,结合本区实际,制定并完善了公墓建设规范。该规范旨在推动公墓建设规范化、生态化、集约化发展,促进殡葬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

一、总体原则

公墓建设应坚持“节约用地、保护环境、尊重传统、服务民生”的基本原则。新建、改建或扩建公墓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和殡葬设施专项规划,优先利用荒山瘠地,严禁占用耕地、林地和生态保护区。同时,注重人文关怀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,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方式。

二、选址与规划要求

1. 公墓选址应避开水源保护区、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、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主干道可视范围。确需建设的,应进行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。

2. 公墓规划应科学布局,功能分区明确,包括安葬区、祭祀区、管理服务区、绿化景观区等。各区域之间应设置合理的过渡带,确保整体环境协调有序。

3. 公墓建设规模应根据区域人口数量、老龄化趋势和殡葬需求合理确定,避免盲目扩张。鼓励建设公益性公墓,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安葬需求。

三、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

1. 墓穴面积控制:单穴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0.5平方米,双穴墓不得超过0.8平方米。提倡使用小型化、艺术化墓碑,禁止修建超大墓、豪华墓。

2. 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:公墓内应规划建设不少于30%面积的节地生态安葬区域,推广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葬、壁葬、骨灰撒散等不保留骨灰或仅设纪念标志的形式。

3. 绿化与生态环境:公墓绿地率不得低于40%,鼓励种植本地适生植物,构建多层次绿化体系。注重水土保持和雨水收集利用,减少硬质铺装面积。

3. 绿化与生态环境:公墓绿地率不得低于40%,鼓励种植本地适生植物,构建多层次绿化体系。注重水土保持和雨水收集利用,减少硬质铺装面积。

4. 道路与配套设施:内部道路应满足消防、救护和祭扫通行需要,宽度合理,标识清晰。配备必要的停车场、休息区、公共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。

四、管理与监督机制

1. 公墓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。顺义区民政部门负责审批、监督和指导,相关部门协同做好规划、环保、林业、国土等方面的监管工作。

2. 公墓运营单位须依法取得许可,建立健全管理制度,公开服务项目、收费标准和监督电话,接受社会监督。

3. 严禁炒买炒卖墓穴、违规预售、捆绑销售等行为。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,依法依规予以处理。

五、倡导文明祭扫新风

鼓励采用鲜花祭扫、网络祭扫、家庭追思等低碳环保方式。公墓内应设立集中焚烧点或电子祈福装置,减少焚香烧纸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。清明、冬至等祭扫高峰期间,应加强人流疏导和安全管理。

六、附则

本规范适用于顺义行政区域内所有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的新建、改建、扩建及运营管理。对于历史遗留问题,应按照“尊重历史、稳妥推进、逐步规范”的原则妥善处理。

结语:

北京顺义区公墓建设规范的实施,是推进殡葬改革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。通过科学规划、严格标准和有效管理,将有效缓解“死人与活人争地”的矛盾,引导公众树立文明、节俭、生态的殡葬观念,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提供有力支撑。

免责声明:本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