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平谷树葬公墓
在北京市东部的平谷区,群山环抱、林木葱茏,一片宁静祥和的土地上悄然兴起一种新型殡葬方式——树葬。作为北京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殡葬改革的重要实践之一,平谷树葬公墓不仅为逝者提供了一方安息净土,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人文关怀与环保理念。
树葬,顾名思义,是以树木为依托,将骨灰深埋于树根周围,不立碑、不建坟,让生命回归自然,实现“入土为安”与“返璞归真”的和谐统一。平谷树葬公墓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规划建设,选址于生态环境优越的山区,依山就势,绿树成荫,既保留了原有地貌植被,又通过科学布局营造出肃穆而不失生机的纪念空间。
走进这片公墓,没有传统陵园中密集排列的墓碑,取而代之的是种类丰富的乔木与灌木,每棵树下都安息着一位逝者。家属可选择认养一棵树,将亲人的骨灰安放在树根附近,并在树旁设置小型铭牌,镌刻姓名与生卒年月。春秋时节,树木抽芽开花,落叶归根,仿佛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延续。
这种生态安葬形式不仅节约土地资源,减少石材、水泥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,还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局部生态环境,固碳释氧,涵养水源。据测算,相较于传统墓葬,树葬可节省90%以上的土地占用,且长期维护成本低,真正实现了“生命长青、绿意永存”。
这种生态安葬形式不仅节约土地资源,减少石材、水泥等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,还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局部生态环境,固碳释氧,涵养水源。据测算,相较于传统墓葬,树葬可节省90%以上的土地占用,且长期维护成本低,真正实现了“生命长青、绿意永存”。
平谷树葬公墓的推广,也反映出当代社会殡葬观念的深刻转变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“厚养薄葬”的理念,更加注重精神传承而非形式排场。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、宣传倡导和补贴激励,鼓励市民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,使树葬逐渐成为文明祭扫的新风尚。
每逢清明、重阳,前来祭扫的家属不再焚烧纸钱,而是以敬献鲜花、系祈福带、默哀追思等低碳环保的方式表达哀思。园区内设有公共纪念设施和追思广场,供集体缅怀使用,进一步增强了社区情感联结与文化认同。
北京平谷树葬公墓,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,更是对未来的承诺。它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,让生命在静谧的林间延续绿意,在岁月的风中传递温情。在这里,每一棵树都是生命的纪念碑,每一片叶都在诉说永恒。
免责声明:本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